台灣的海洋資源如此豐碩卻日益衰竭,整體環境不佳使得沿海漁業文化逐漸消逝。
黑潮體認到漁村是海洋文化的一環,試著回溯拼貼一幕幕漁村生活,包括1998-1999年追尋因花蓮港擴建工程而消失的「鳥踏石仔」村史;2002年「傳統漁業文化紀實」研究花蓮漁撈作業至今的轉變;2005-2006「台灣竹筏文化調查計畫」記錄庶民漁法、討海人今昔處境,並與大港口部落合作以傳統工法重現製筏過程。
包括「黑潮觀點」專欄、「小地方社區新聞網」觀察員、黑潮會訊及電子報等,定期發表論述,並有出版品如下:
1.《黑潮尋鯨記》錄影帶,1999本會。
2.《與白燈塔一起消失的漁村—鳥踏石仔》,2001本會。
3.《花蓮賞鯨地圖》,2002,晨星出版社。
4.《花蓮傳統漁業文化紀實》,2002本會。
5.《台11線藍色太平洋》,2003聯合文學。
6.《賞鯨去》,2003親親文化。
7.《台灣的漁港》,2004遠足文化。
8.《台灣島巡禮》,2005聯合文學。
9.《黑潮尋鯨記》影音教學DVD,2006本會。
10.《海人》刊物,2007起本會不定期發行。
11.《海豚的微笑》、《鬼頭刀》繪本,2007本會。
12. 《黑潮洶湧:關於人、海洋、鯨豚的故事》, 2016。
13. 《台灣不是孤單的存在》,2017。
14. 《海的未來不是夢》,2018本會。
許下對海洋的承諾
過去台灣實施海禁,人們親海的自由被剝奪,忽略海洋是支持海陸生物生存重要的生態系統,是的,你我呼吸的空氣、食物、氣候、發展,甚至情感都與海息息相關,然而塑膠微粒、海洋廢棄物、噪音…都正在危害海洋的健康。黑潮多年來持續透過科學研究及教育推廣,關注海洋與人類的生活關係,更在2018年親身以「遶島行動」為我們的海進行體檢,真切看見海洋的美麗與哀愁。
然而一個人的力氣有限,眾人齊力向前的槳才是「海好」的最大力量,非營利組織需要穩定的財力支持,才能長期推動、執行倡議與教育推廣,
身為海島子民的一份子,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邀請您一起成為「槳」,一起守護海洋。